寶慶府【寶慶府邵陽開化都在哪】

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寶慶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寶慶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曆史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曆史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
寶慶府古城樓 攝影:雷振梁

寶慶府【寶慶府邵陽開化都在哪】

文/ 陳勝喬

國內很多城市都有改名的經曆,成功者有之,失敗者也不少。例如雲南的香格裏拉原名中甸,福建的武夷山市原名崇安,湖南的張家界原名大庸,它們改名後名氣和經濟發展都突飛猛進;而河北的石家莊原名常山(三國趙子龍的故鄉),山東的臨沂原名瑯琊,河南的淇縣、淮陽原名分別叫朝歌、陳州,它們改名後不僅沒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,相比以前,反而喪失曆史文化底蘊,變得默默無聞。

邵陽市在曆史上也經曆過多次改名。最初叫昭陵,後來改名邵陵、邵陽、建州、南梁州、邵州、寶慶,再複名邵陽。

在邵陽以上六個名字中,公認最響亮和最有影響的是“寶慶”。

查溯邵陽曆史可知,邵陽是在南宋後期開始叫“寶慶”的,在此之前,它名叫“邵州”。“邵州”這個名字,始於唐太宗貞觀十年(公元636年),一直持續到南宋嘉定十七年(公元1224年),存在589年。到了南宋寶慶元年(1225年),因為新登基的皇帝宋理宗趙昀做皇子時被封為邵州防禦使(隻領銜未就藩),所以他當皇帝後,為顯示皇恩浩蕩,便升“邵州”為“寶慶府”,“寶慶”的曆史從此開始。

《邵陽市誌》刊登的《建置沿革簡表》

宋理宗當年將自己登基後的年號取名“寶慶”,既有慶祝登基之意(古代將皇位稱為大寶),同時也希望“物華天寶,積善餘慶”。而在宋理宗將“邵州”改名為“寶慶府”後,當時的邵陽地區麵目逐漸為之一新。例如在中國1300年科舉史中,今邵陽地區一共有116人考取進士,在“寶慶府”之前的620多年裏,一共隻出了29位進士;而在叫“寶慶府”的680餘年間,卻出了87位進士,是以前的3倍。

“寶慶府”期間出的進士,質量也很高。最著名的是晚清的魏源,編著《海國圖誌》,提倡“師夷長技以製夷”,被譽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。邵陽縣岩口鋪車氏家族中的車萬育、車鼎晉、車敏來祖孫三代皆中進士,其中,車萬育做過嶽麓書院山長,以“剛直、敢諫垣、學問駭博,聲震天下”;清末邵東流光嶺的尹錫倫除了自己考取進士,做過鎮安知府、主講濂溪書院,還培養出傑出子孫。其子尹光勳在江西為官頗有政聲,其孫尹仲容(1903-1963)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擔任台灣“經濟部長”,推動了台灣經濟騰飛,被譽為“台灣經濟之父”。

除了進士人數是以前的3倍,“寶慶府”期間還出了很多軍政大佬。隻講晚清70年中,就出了四位超級大人物。例如湘軍真正鼻祖江忠源首開先河擔任安徽巡撫,繼之有劉長佑、劉坤一、魏光燾青出於藍勝於藍,三人皆官至直隸總督或兩江總督,是晚清最依賴的重臣,特別是劉坤一在甲午戰爭後節製全國軍政大權,實權超過巔峰時期的曾國藩,極大提升了邵陽在全國的地位。

之後的蔡鍔、廖耀湘、李文、袁國平等等,若論出生時間,都是生於“寶慶府”期間。

還有一點值得說明的是,清朝的寶慶府,論轄區,不僅包括今邵陽市大部(除了綏寧縣),也包括今婁底市、益陽市、湘鄉市的一部分;論人口,在全省也名列前茅。綜合起來,它與長沙府、永州府,並稱湖南三大府。

1820年寶慶府的管轄範圍

晚清時期的寶慶人,因為家鄉出了大人物,朝中有人撐腰,很多人到湖北漢陽經商經營最繁華的寶慶碼頭(今漢正街附近一帶),即使是湖北本地人、包括以精明著稱的安徽人,也對他們敬畏三分。

“寶慶府”之所以後來改名“邵陽市”,根本原因在於朝代變革。

清朝滅亡之後,新成立的民國為與前朝劃清界線,對前朝使用的很多事物如行政區劃等皆廢止,擁有688年曆史的寶慶府也未能幸免。民國二年(1913年),廢寶慶府,設寶慶縣,境內各縣隸湘江道。1928年寶慶縣複名邵陽縣。從此以後,“寶慶” 作為行政區的名字徹底退出曆史舞台。

“邵陽”這個名字從誕生時間看,其實比“寶慶”更早。它是在西晉太康元年(公元280年)由“昭陽縣”改名“邵陽縣”而來的(注意:最初的邵陽縣專指今邵東市,縣治在今邵東市區黃陂橋同意村,隋朝將縣治遷到今邵陽市區,管轄麵積增大),此後“邵陽縣”一直存在未間斷,並且在唐朝短暫作為一個郡的名字(邵陽郡)。民國將“寶慶”改為“邵陽”印證一句古話:天下大勢,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。

真正的“邵陽市”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現的。1949年10月設置湖南省邵陽區督察專員公署;同時建立邵陽市,隸屬邵陽縣。1950年7月,邵陽市升格為縣級市,隸屬邵陽地區。1972年邵陽市改為省轄市,仍歸地區代管。1977年7月改為省轄市,由省直接管理。1986年初,邵陽地區和邵陽市合並。 到今天,邵陽市轄7縣3區,代管2市,即邵東市、新邵縣、隆回縣、洞口縣、綏寧縣、城步苗族自治縣、新寧縣、邵陽縣、武岡市、大祥區、雙清區、北塔區。

雖然一座城市的發展不全由名字決定,但毫無疑問,如果它有一個好名字,對它的發展也有促進作用。以1928年“寶慶縣”複名“邵陽縣”為基點,對比此前後各自近一百年的表現,若論它們出的人才,包括它們在全國的地位,很顯然,後者難望前者之項背。

曆史上的“寶慶府”是如此生猛,後來卻被改名為“邵陽市”,值不值得?它今後有必要再改回來嗎?歡迎大家留言討論。

作者簡介:陳勝喬,湖南邵東人。做過媒體記者、主編,現居南粵,業餘專注鄉土曆史文化寫作,希望能為普及大邵陽曆史文化盡綿薄之力。如果喜歡作者的文章,敬請關注【大邵鄉親】專欄並點讚、收藏和轉發。謝謝
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
蜘蛛池搭建飞机@seochaoren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表情: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